图片来源:摄图网
在年中央一号文件中,“县域”一词共出现11次,其中明确提到,“构建新发展格局,潜力后劲在‘三农’,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,畅通城乡经济循环”。
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。要实现城乡经济循环畅通,关键就在发展高质量的县域经济。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县级行政区划中,谁撑起了县域经济金字塔的“塔尖”?
近日,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报告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年全国新增5个“千亿县”,总数达到38个,GDP总量达5.7万亿元,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.47%,贡献了全国5.66%的GDP。
38个“千亿县“,分布在全国哪些省份?谁实力最强?谁升得最快?在这些县域“尖子生”内部,又上演着怎样的竞争与分化?
“千亿俱乐部”持续扩容
年,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,国内生产总值达.6万亿元、比上年增长2.3%,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、比上年增长2.0%。
国民经济整体跃升的同时,头部县域亦表现亮眼。
报告显示,年全国新增5个县域GDP超过千亿元大关,晋级“千亿县”行列,分别为沭阳县(江苏)、迁安市(河北)、靖江市(江苏)、桐乡市(浙江)、邳州市(江苏)。
其中,江苏新增3个,河北和浙江各新增1个,全国“千亿县”总数由33个扩容至38个。
整体来看,38个“千亿县”分布于全国9省,分别为江苏16个、浙江9个、福建4个、湖南3个、山东2个、贵州1个、河北1个、江西1个、陕西1个。
就区域分布看,城市群、都市圈成为孕育“千亿县”的沃土。如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所言,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头部区。
报告显示,长三角城市群包揽了全国大多数“千亿县”,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镇江、宁波、嘉兴、绍兴、金华、台州等长三角城市拥有“千亿县”25个,占全国总数近七成。
而从~年“千亿县“新增来源看,除了年河北新增1个“千亿县“外,其他10个“千亿县“均来自长三角的江苏和浙江。其中,江苏年、年分别新增3个,浙江年新增2个、年新增1个。
此外,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,“一带一路”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,长株潭都市圈、厦漳泉都市圈等快速发展,各自培育出3个“千亿县“,成为聚集头部经济强县的都市圈代表。
在经济实力方面,报告显示,年38个“千亿县“GDP总量为5.7万亿元,以不到0.47%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5.66%的GDP。
同时,“千亿县”GDP同比年增长.2亿元,同比增长率4.1%,比年全国2.3%的GDP增长率高出1.8%,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在38个“千亿县”内部,也呈明显的梯队分布。其中,昆山、江阴2个头部强县GDP已经超过亿元,张家港、晋江、常熟、慈溪4个县市GDP处在亿元级别,其余32个县则都在0~亿元之间。
“学霸”的危机意识
论县域经济哪家强?“苏大强”无疑是最大赢家。
根据《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》,江苏共有25个县上榜百强县,5个县位居榜单前十,其中昆山、张家港、常熟、太仓4地均来自“最强地级市”苏州。
年,随着沭阳、靖江、邳州GDP突破千亿,江苏的“千亿县”数量增至16个,占据全国四成,也是数量最多的省份。
全国县域GDP前三甲——昆山、江阴、张家港,也全部来自江苏,苏南更是独占前十中的5席。
无论从“千亿县”绝对数量,还是入围成员的相对位次看,江苏作为县域经济最强省的地位也都毋庸置疑,且领先优势还在扩大。
然而,在这个县域经济强省内部,那些常年稳坐第一方阵的“学霸”们并未就此止步,而是始终保持着“慢进则退”的危机意识,兄弟城市之间“你追我赶”更是成为常态。
以昆山和江阴为例。尽管二者以甩开第三名张家港超千亿元的优势牢牢占据全国“千亿县”第一梯队,梯队内部的竞争却相当激烈。
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的昆山,早在多年前就完成了“以县超省”的神话。
年,昆山GDP亿元,超过宁夏的亿元;人均GDP3.48万美元,高于韩国、接近日本。同年,江阴以亿元GDP,落后昆山69亿元。
到了年,二者双双跨越亿门槛,GDP差距缩小到仅44亿元;年,差距再次扩大到多亿元。
可以说,在这场高手较量中,只要昆山“打个盹”,江阴就可能超上来,夺走强县“一哥”的宝座。
“扪心自问,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,我们有没有融入大发展的自觉?在区位、载体、政策优势叠加的最佳时期,有没有怕一手好牌被打烂的担心?”去年11月,当地官媒“昆山发布”曾在报道中犀利发问。
去年3月底发布的《“五争五最五突破”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,被认为为昆山未来5年转换赛道、重塑优势指明了方向与路线图。其中明确,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亿元,新增上市企业20家,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家,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等目标。
就在同月,江阴在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大会上发布《创新江阴”三年行动计划(—)》,同样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数、人才总量等相关维度的3年行动目标。
今年以来,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亦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,昆山要破除“县级市思维”,放在更大坐标系中谋划、推进自身发展。
今年3月,昆山召开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大会,重磅发布“人才科创政策4.0版”,规划启动、开工建设、开园运营一批科创产业园区,下辖所有镇区几乎都有布点。
江阴市委书记许峰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,江阴将更加积极地融入无锡,更加主动地参与太湖湾科创带建设,锻造江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。不难发现,这座“中国制造业第一县”正积极转向科技创新的新赛道。
紧随其后的张家港,更是频频喊出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超江阴,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年超昆山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超昆山和江阴”等口号。
作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域最优秀的成员,这些“尖子生”可谓步步紧追,且都在不断地正视不足、强优补短。
谁是下一个“千亿县”
代表着县域经济新晋力量的后半梯队成员,以及有望跻身“千亿俱乐部”的后备选手,同样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