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6个人,一夜之间5人命赴黄泉,医院的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。造成这一重大事故的元凶疑因烧“清洁煤”。
图片来源:大象新闻其实,“清洁煤”夺命,从年进入冬季的10月份就已开始,据中央电视总台央广之声报道,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洼里镇西上庄村的叶先生,因为在先一天夜里烧了村委会统一安排购买的“洁净煤”,导致13岁女儿身亡。自此之后,“清洁煤”夺命、致人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,引起舆论的质疑和讨伐。
然而,尽管媒体舆论纷纷高呼严查,可时至今日,当地除了“清洁煤”质量合格和“使用不当”的话术之外,仍没有可以佐证质量合格的权威报道和官方回复。
难道一个个生命的离去,就不能引起“居庙堂之高”者的一丝悲悯吗?就不能为先后离去的逝者做出些许、哪怕是让魂灵安慰一点的交代吗?能忍心看着那些不明不白之死的尸体冷却后、被悲伤淹没的亲人们吗?甚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吗?
近日,据河南广电旗下的大象新闻报道,从东北到河北迁安务工的老刘一行6人,活还没干,连同老刘在内的5人因一氧化碳中毒命丧他乡,而夺命的一氧化碳来自“清洁煤”。
图片来源:大象新闻在大象新闻记者采访中,迁安市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说,迁安市市场监管局对6人使用的“清洁煤”进行检测,并找到了当时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,证明这批“清洁煤”的质量是合格的,出现一氧化碳中毒,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。而大象网记者采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时,这位所长指出,“清洁煤”在“实际使用中切勿将门窗密闭,必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”
由此看来,不论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答复,还是研究所的所谓专家,口径一致地表示“使用不当”。不同的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说市场监管局检测的怎样,却说找到了生产厂家的合格证,就说“清洁煤”合格,然后直白的、模棱两可地说“可能是操作不当”。而研究所的专家委婉地表示,“实际使用当中切勿将门窗密闭”。然而,这种答复和表示,看起来是那么的苍白无力。
首先,“清洁煤”夺命从10月底就已发生,大象新闻记者是12月24日到迁安市采访的,从11月1到12月24日,50多天的时间里,“清洁煤”到底安全不安全,没有一个结果,50多天没有结果也可以,但事故发生以后,在没有明确“清洁煤”安全几何的情况下,仍一口要求群众烧“清洁煤”,这显然是对生命的的漠视。
其次,专家说“实际使用当中切勿将门窗密闭”,这话用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说,是“饱汉不知饿汉饥”,三九寒天,对于北方人来说,为了保持房间内的取暖,门窗严实严实地关着,冷风都嗖嗖地往里挤,还“勿将门窗密闭”?与其如此,还不如说直接在院子里烧炉子得了,历史上有“望梅止渴”的典故,现在干脆来个“望火取暖”,岂不甚好?
图片来源:大象新闻社会是人的社会,社会的发展的是以人为本,人没了,发展有何用?又为谁而发展?眼看着一个个生命无辜而逝,对于产生一氧化碳的“清洁煤”到底是否合格,没有权威的、具有公信力的解释和回复,却一味嘴硬地说“使用不当”,这到底是为民服务,还是为“清洁煤”服务,让人有些云里雾里,看不大明白了。
特别是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来说,应该是通过问题的根本,有理有据地就事论事,而不是“和稀泥”,眼看“清洁煤”在不断地吞噬生命,到底是“清洁煤”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,还是真的是使用不当,应做以实际调研和论证,不是罔顾生命的信口开河。
另外,关于“清洁煤”屡夺命的问题,基本都是由土炕造成的。众所周知,土炕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生息休养的地方,土炕本身就因为泥土的本质使然,会产生裂缝,哪怕用瓷砖或水泥,一些角角落落或旮旮旯旯总是不会严缝的,所以,把土炕作为炉火的排烟通道,本身就具有危险性,因此,这种取暖是有待商榷的。
还有,当今社会,无科技,不生活。对于“清洁煤”并不是说因为接二连三地致人伤亡,就弃之不用。要知道,新科技的每一次诞生到应用,是要经过严谨的论证、研究、试验,始终是以安全为上的。从河北的“清洁煤”连续夺命事故来看,“清洁煤”也许作为“燃煤”的理论应用上达到了安全,但是,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中没有过多地试验、研究和论证。
所以,作为专家拉说,不能想当然,更不能让群众莫名的当“小白鼠”,应该到出现事故的这些地方去,再做深入地调研、论证和试验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群众生命的安全。否则,让生命情何以堪?
当然,对于现在还使用的“清洁煤”,需要相权威机构的介入,作以更全面、更严谨的检测。这才是为逝者的负责,也是为生者的负责。